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主题阅读

(2023.09)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作者:聂济峰 口述 / 聂昭华、李韧 编著

索书号:E297.51/7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本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


《抗美援朝战地日记》

作者:西虹

索书号:I253.2/180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952年,《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套装全2册)》的作者随同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到达朝鲜前线后,创作组在桧仓访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又去访问了战时的朝鲜首都平壤,会见了金日成首相,并受到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的欢迎和热情关照。接着去开城访问,参观了板门店停战谈判会场区。之后,创作组人员各自选择了深入生活的地区和志愿军部队,开始分散活动。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正进行积极的阵地防御战。这部战地日记,就是《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套装全2册)》作者在临津江东岸第一线阵地,访问志愿军39军等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的真实纪录。


《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

索书号:I253.2/144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图书借阅一区(rfid)

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历史令作者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作者力图让今天的读者在《朝鲜战争》中因为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与他们的前辈相识相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作者:沈志华

索书号:K312.520.7/2

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

第一章讲述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重点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和对朝政策,说明在保障苏联的远东战略利益的条件下,斯大林希望东北亚地区保持稳定状态,以维持根据雅尔塔协定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和地缘结构。

第二章讲述中苏同盟建立特别是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过程,重点在于说明,中苏条约谈判的结果与以往人们的理解不同,主要不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了冷遇和屈辱,而是斯大林被迫对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一让步,将导致苏联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使其在远东乃至亚洲的战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第三章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主要是斯大林对金日成想要用武力方式统一朝鲜半岛这一计划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与第二版夹叙夹议的写法不同,这里的重点首先是对历史过程的叙述,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斯大林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决策动机。这一节完全是新写的,分析了以往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所作推断的逻辑漏洞或史实错误,并进一步论证了笔者自己的推断——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第四章讲述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背景把这一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出兵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由于条件变化而导致的毛泽东所设定的行动目标的变化。同前一章一样,这里的重点也是历史叙事,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动机。从条件和目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决策动机是多重的,并且有所变化,既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有的是临时处置,有的则贯穿始终。从总体上讲,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保持中苏同盟的有效政治态势,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新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这一节基本上也是新写的。

第五章讲述中苏同盟在战争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战略决策层面中国与朝鲜之间发生的诸多分歧和矛盾中,斯大林都支持了毛泽东,这说明毛泽东的出兵决策实现了其根本目标。因此,这个决策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

余论讨论中国在1951年初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问题。这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性失误并不在于出兵朝鲜的决策,而在于没有适时收兵,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结束这场战争,并因此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过于沉重的代价。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作者:[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

索书号:I712.55/90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这是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