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馆·阅见未来” ——世界读书日系列之馆员读书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传承书香文脉,涵养馆员才学,打造一支“博学笃行、致知力行”的专业团队,图书馆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举办了“书香润馆·阅见未来”系列馆员集体读书活动。各部门依据实际情况组织了3次各具特色的集体读书活动。
特藏文献部采取集中阅读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次读书活动均围绕特定主题与书目展开。第一次集中阅读,选读了王子舟主编的《图书馆员手册》,该手册全面涵盖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基础服务到资源管理,从技术应用到职业发展,为图书馆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阅读过程中,馆员们重点探讨了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第二次选读了梁琳主编的《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和童芷珍主编的《古籍修复技术》两本书籍。通过学习,特藏部馆员对古籍修复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应秉持的严谨态度与科学方法。第三次选读《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和春花的论文《清代皇帝御名避讳制及满汉文避讳字谱 》为核心。研读《四库全书总目》让大家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脉络,以及史部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馆员们阅读春花的论文,围绕避讳字在古籍版本断代、真伪鉴别等方面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了在清点工作中利用避讳信息解决问题的案例。通过组织集体阅读大家认识到,避讳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中的细节问题,对于提升古籍特藏文献研究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藏部的馆员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资源建设部和读者服务一部组织部门馆员通过投票的方式,筛选出一本图书组织集体共读。
资源建设部选择了《人间值得》。首先制作阅读海报,实现有关注重点、有主动思考的阅读过程,同时调动馆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设计读书海报;第二步阅读书目并撰写个人阅读笔记,提倡形式多样化,引导馆员由输入型读书转为输出型学习的阅读思路;最后集体有声共读,共读过程产生思考和讨论,打破思维枷锁。
读者服务一部选择了《乡土中国》,共进行2次线下共读,每次均以原文领读、大家共同讨论的模式进行。其中不少老师以前就读过《乡土中国》,也有老师家有藏书,也有老师表示这本书比较晦涩、难读。但当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品味书中文字时,一句“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就能激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共读时,文字的力量、阅读的魅力、共读的乐趣,远超了我们每一位馆员的期待。最后一周,李晓娜分享了个人的阅读感悟,刘青端、孙凤琴等均进行了摘抄。
技术部根据部门工作特点选择了《智能时代》,通过组织个人单独阅读和观看视频资料、三次集体研读、读后讨论活动,提高对智能时代的认识:在生活中学会使用AI产品,并尽可能把它用到实际工作中,摆正对待AI产品的态度,要努力去了解它,接受它,学习它,而不是漠视它、惧怕它、排斥它。
办公室选取了豆瓣2024年度图书的第一名《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以及2024年度图书中分数最高的《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采取《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分两个阶段阅读图书。第一阶段为“检视阅读”,又叫预读或者略读,指在有限时间内,抓住本书的重点,此阶段由满萌和刘哲分别领读;第二阶段为“分析阅读”,指全盘的优质的阅读图书,此阶段由各位馆员分别进行阅读心得分享,并提交阅读报告,再集体展开讨论。
学科服务部为了此次馆员阅读活动能更深入进行,在前期做了一些辅助准备工作,除了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号召大家拿出碎片时间进行阅读之外,还征集了各自最喜爱的三本荐书,并以电子书的形式发在微信群中,供大家借鉴和交流。
读者服务二部结合部门业务特点与馆员兴趣,选定《图书馆员手册》共读,并自选两本以上涵盖文学、历史、管理等多领域图书阅读。第一次共同研读《图书馆员手册》部分章节,由郭永宏老师把电子版发到钉钉小群,供全体老师阅读,并进行了热烈而融洽的心得交流。通过每周不少于四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读书时间,阅读了书中所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章节内容并撰写了读书心得。
“书香润馆·阅见未来”馆员读书活动,不仅提升了馆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还促进了团队交流和合作,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让馆员能有机会坐下来、共同探讨一本书、一个观点,让馆员有了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分享。本次活动激发了馆员们的浓厚阅读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图书馆将组织更多的馆员读书和研讨机会,推动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和职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贡献更多图书馆智慧、更大图书馆力量!
附图书馆馆员集体读书书单:
1.《图书馆员手册》:王子舟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3年,索书号:G251.6-62/11,图书馆业务用书。
2.《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梁琳主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23年,索书号:G256.1-39/245,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3.《古籍修复技术》:童芷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索书号:G253.6/9,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
4.《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纪昀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索书号:Z833/31,馆藏地:历史文献中心。
5.论文《清代皇帝御名避讳制及满汉文避讳字谱》:春花著,《满语研究》,2022 (02)
6.《人间值得》,(日)中村恒子,(日)奥田弘美著;范宏涛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19年,索书号:B842.6/398,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7.《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索书号:D669/1-2C,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8.《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吴军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索书号:TP274/202,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9.《智能时代:5G、loT构建超级智能新机遇》,吴军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索书号:TP274/202(2.1)-2,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0.《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孙立天,商务印书馆,2024年,索书号:K249.07/154,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1.《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索书号:I253.4/86,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2.《人生从容》,贾平凹,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索书号:I267/4370,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3.《悟空传》,马伯庸,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索书号:I247.59/61,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14.《为人三件事全集:做人做事交朋友:精编珍藏版》,穆子青,海潮出版社,2010年,索书号:B821/337,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15.《千年一叹》,余秋雨,作家出版社,2000年,索书号:I267/713,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
16.《未来简史》,(法) 雅克·阿塔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索书号:G303/112,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rfid)
17.《天龙八部》(1),金庸,广州出版社,2011年,索书号:I247.58/103(1)馆藏地:I247.58/103(1)
18.《我在故宫修文物》,萧寒,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索书号:G264.3/8-A,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19.《我们仨》,杨绛,三联书店,2004年,索书号:I267/754-A,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
20.《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索书号:I313.457/25,馆藏地:图书借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