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寻找失落的宝藏

2025年4月推荐阅读书单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通往卓越教育的路径》

作者:(美)马文·柯林斯(Marva Collins), 希维娅·塔玛金(Civia Tamarkin)著

    刘琳红译

索书号:G4/412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近三年借阅量:0

豆瓣评分:9.2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讲述了当代传奇教师马文·柯林斯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成功——她在公立小学担任多年教师,之后创办了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并将其发展壮大,更包含其课堂教学的详尽实录,清晰地传达了她的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

马文的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有着各种“问题”。但在她的眼中,从来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她的信念、勇气、执着与奉献,帮助她的学生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超过其年龄的平均水平,单词都拼不对的孩子能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群没有自信、被所有人认为注定要失败的孩子根本性地转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取得了极高的学习成就与令人惊叹的成功。

作者简介:

马文·柯林斯,20世纪30年代生于亚拉巴马州,是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她不仅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更是影响了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无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马文曾在一所公立小学担任教师多年,后来创办西区预备学校(涵盖学龄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她的故事和学校后来被《芝加哥太阳时报》、《时代周刊》、《人物》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与宣传。媒体都称她为“奇迹的创造者”。她的事迹被拍成传记电影《马文·柯林斯的故事》。

各地的教师熙熙攘攘地涌进她的课堂,参加她的研讨会,甚至不远千里从德国和西班牙赶来观摩她的教学技巧。忧心忡忡的父母向她寻求建议。而政治家则请求她伸出援助之手。连续两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与老布什都请她做他们的教育部长,她都予以拒绝,她说“我太喜欢教书了,我属于教室”。

她的学校在美国多个州建立,学生达数千名。她每年培训上千名老师,每次迎来掌声与喝彩,她都无比谦逊地说:“我只是一名教师,不是奇迹缔造者,我只是非常爱我的孩子,并且比很多人都更加努力工作。”

希维娅·塔玛金,时任《时代周刊》特约记者,跟踪报道教育,对马文·柯林斯进行过采访与报道。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带着“她是如何上课的,以及为什么她的方法会奏效”的问题,观察马文·柯林斯的教学,跟进学生的进步,和家长、心理学家和其他教育者交谈,最后与马文·柯林斯一同写就本书。


《生产智慧:现代大学的兴起》

作者:(美)詹姆斯·阿克斯特尔(James Axtell)著

 何本国 译

索书号:G649.1/197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0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

作者追溯大学的历史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感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会如此难以超越?今天,中国的高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关于大学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作者的困惑或许就是所有关心中国大学发展的人要首先了解的问题。本书英文版于2016年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非常贴近当下。国内引进的关于美国大学的研究多集中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经典著作,比如《美国高等教育史》等,此书的出版对于国内的大学研究会起到最新的支持作用。

本书追溯了大学从中世纪的欧洲发端,历经八百年演变,成为人类生产智慧的重要摇篮的过程。作者重点剖析了国际顶尖大学如何受到欧洲大陆影响,发展成为现代大学的普遍形式。他们的挫折、经验与挑战,比如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资金来源,注重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协同作用,延揽优秀的教员、学者和外国学生,着力于塑造“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等,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詹姆斯•阿克斯特尔(James Axtell),历史学家,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研究兴趣集中于美国印第安人历史与高等教育历史,著有多部作品,包括《学园的愉悦》(The Pleasures of Academe)《伍德罗•威尔逊的教育遗产》(The Educational Legacy of Woodrow Wilson)以及《缔造普林斯顿大学》(The Making of Princeton University)。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

作者:(日) 石川祯浩著

袁广泉译

索书号:A755/108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2

豆瓣评分:8.4

内容简介:

本书前半部分从1937年日本政府公报登载的一幅错误的“毛泽东”照片入手,追寻外界逐渐认识中国革命领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间所发生的误解、巧合与蓄意隐瞒。后半部分则致力于复原《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过程与版本流变,详细梳理了它在中国、苏联、日本等地的历史命运,澄清了后世对于这一名著的诸多误解与不实指控。

作者简介:

石川祯浩,1963年生,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革命与民族主义,1925—1945》等。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陈涛, 周辉荣译译

索书号:B516.47/105/2020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2

豆瓣评分:9.3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尼采探讨了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本书具有鲜明的尼采风格:语言犀利热烈、批判痛快有力,读来有一种振奋感。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和思想家。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代表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沉思》《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等。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作者:(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

吕宁思译

索书号:I511.455/6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近三年借阅量:0

豆瓣评分:9.1

内容简介: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球销量逾200万册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 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作品以独特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