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文海拾萃

期刊中的好书精选(2025.06)


《江山大势: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

作者:罗平汉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年:2023-12

索书号:K266.06/98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本书通过翔实史料、真实场景、严实考证,用生动的笔触记述了1949年国共和谈的历史始末,说明了国民党是如何失去民心,共产党是如何赢得民心、并逐渐走向胜利的,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历史逻辑,人心向背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至上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注脚。

作者简介:罗平汉,男,1963年8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农村人民公社史》《回看毛泽东》等。


《回响》

作者:东西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6

索书号:I247.57/3684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回响》是作家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2021年6月首发单行本。故事以一起年轻女性被杀案为开头,多个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现。而负责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在调查中突然发现丈夫私自开房。东西按“案件线”与“感情线”推进小说,在奇数章写冉咚咚的推理和侦破,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文学教授慕达夫的婚姻危机,最后一章两线合并。当一条线的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条线的情节近乎静止,但两条线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本书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东西,本名田代琳,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学创作一级职称,二级教授。现任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作品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被翻译为英、法、瑞典、俄、韩、越南、捷克、德、日、意、希腊、泰、柬文字发表或出版。


《大话中国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22-2

豆瓣评分8.1(3992人评价)

索书号:J120.9/206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作者简介:意公子,本名吴敏婕,文化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里那些打动我们的人事物,带进当下人们的生活。其自媒体账号“意公子”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推出“意公子讲苏东坡”“意公子讲庄子”“重读语文课本”等系列视频。其中苏东坡相关节目累计播放量超7亿次,收到全网3500万用户的订阅。已出版作品:《大话西方艺术史》《大话中国艺术史》。


《大国的坎: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作者:金海年/顾强/巩冰等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年:2022-3

索书号:F124/436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历史上历次大国崛起的案例,以及如何实现跨越。同时,本书从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对“卡脖子”的五个方面——科技卡脖子、资源卡脖子、交通卡脖子、规则卡脖子和平台卡脖子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他国家的典型经验与教训,剖析“卡脖子”问题的理论实质,寻求“卡脖子”难题的破解之道。本书对于如何认识“卡脖子”问题、如何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如何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大国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金海年,经济学博士。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兼副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顾强,管理工程学博士后。北京都市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巩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博后研究员、中国财富管理五十人论坛青年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研究员。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

作者:黄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7

索书号:D691.9/98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宋人自信自己“文物之盛,跨绝百代”,本书选取了宫廷、官场、旅途、科场和文坛五个最具文艺气息的生活场景,讲述了大宋天子如何从粗犷到温润,诗词如何在士大夫的朋友圈成为秀才艺的社交工具,唐宋之间的书法差异如何成为宋代土人的日常压力,激烈的科举内卷之下宋代士人是如何喜欢上谈论星座、测字、八字和相术的,以及宋代文艺圈的顶流们是如何凭借天价稿酬而一夜暴富的。宋风远去,宋韵难再,好在宋人的神采风韵还在。

作者简介:黄博,198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族史与宋史的研究,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有《谣言、风俗与学术: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文化考察》《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等,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藏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CSSCI来源期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熊十力文化随笔》

作者:熊十力著;郭齐勇编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索书号:B261.5-53/179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的论著选粹,共分为神游玄圃、衡论人文、独立学思、学以成人四编,对熊十力体大思精之哲思、真诚恻怛之情怀、针石珠玉之文辞、独立天壤之人格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内容全面又突出重点,凸显了中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

作者简介:

熊十力,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参究佛学,卒归儒宗,自创“新唯识论”哲学体系。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读经示要》等。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现当代新儒学研究领域建树卓然,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国哲学智慧。著有《熊十力哲学研究》《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中国哲学史》,主编《熊十力集》等。


《大家读<史记>》

作者:韩兆琦译注/蒙木编按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年:2023-10

索书号:K204.2/33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史记》是中华文化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四千多年历朝历代著名“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也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还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记文学专家韩兆琦教授耕耘史记研究领域60余年,深入分析司马迁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古代史的独特贡献,阐释今天怎样读《史记》及读《史记》的现实价值,引领读者进入史记人物的谱系,从中体悟凝聚起伟大中国精神力量的进步民族观及那种积极主动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著作等身,蜚声中外。


《世间滋味》

作者:陈平原杨早编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3-6

索书号:I267/5029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四辑。“故乡食物”对故乡食物的追忆背后,既浸染着作家们儿时回忆的甘苦,也抒发对故乡的思慕眷恋。“四方食事”不求作者与食物之间有情感的勾连,而更偏重于由饮食映射地域的特质,同时将民俗、风土、物产、人情、社会等因素都带入文中,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异域体验。“古今食典”意图体现饮食中的文化脉络,当然也是佐证“文化遗产”的最好材料。“名家食谭”注重环境,更有诉说儿时艰难、旧事辛酸,也有的借名写食,实欲写人。此辑多关注饮食与人性之勾连,读者可窥见生活之趣,而作者之个性亦借文字跃然纸上。本书并非四十年食物书写之全貌,但从中亦能看出“写食”在新世纪的变化,是观察社会、体味人情的终南捷径

作者简介: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有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等著作三十余种。杨早,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等多部著作。


《贪婪的多巴胺》

作者:(美)丹尼尔·利伯曼/(美)迈克尔·E.朗;译者:郑李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1-8

豆瓣评分7.7(14608人评价)

索书号:Q422-49/1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为什么曾经浪漫的感情也会变淡?为什么成功人士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节食计划后来都功亏一篑?为什么聪明的人经常会做出糟糕透顶、灾难性的决定?这都取决于大脑中的一种单分子结构——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控制着你的欲望、想象、冲动、创造力,出乎意料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列2021豆瓣读书年度榜单·科学新知榜第10位,入选《环球科学》杂志2021年度“最美科学阅读”主榜单。

作者简介:

丹尼尔·利伯曼,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会荣誉会员,曾获得卡伦基金会研究奖,发表过50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迈克尔·E.朗,任教于乔治城大学,曾任继续教育学院写作部主任。朗是一名演讲写手,曾为国会议员、内阁秘书、州长、外交官、企业家、总统竞选人撰写过演讲稿。他创作了多部影视剧剧本,曾入围斯兰丹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

作者:[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著;译者:熊姣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23-2

索书号:O42-49/39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本书从动物歌声的起源开始,穿越在地球历史的全部轨迹中,哈斯凯尔阐明并为我们这个世界各种声音的出现而欢呼。通过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猛犸象牙长笛、现代音乐厅中的小提琴和耳机里的电子音乐,我们认识到人类的音乐和语言同样是属于生态和演化范畴的故事。然而,人类亦是破坏者,我们正在压制或扼杀地球上许多鲜活的声音。哈斯凯尔带我们进入受威胁的森林、充满噪音的海洋和喧闹的城市街道,并表明声音危机不仅仅是感官装饰的损失。

作者简介:戴维·乔治·哈斯凯尔(DavidGeorgeHaskell),美国南方大学教授以及古根海姆研究员(GuggenheimFellow),致力于生物及环境方面的研究。2017年他的《树木之歌》获得了约翰·巴勒斯杰出自然写作奖。2012年他的《看不见的森林》入围普利策奖,并获得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最佳图书奖、美国户外图书奖。

译者简介:熊姣,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现为商务印书馆副编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