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上架新书366种
《贞观政要》
作者:骈宇骞,齐立洁,李欣译注
索书号:D691.5/92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中所总结的以民生为本、以德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仁心仁政等领导方法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艺术,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艺术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借鉴。它能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开启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纯洁人的心灵。在阅读此书时,我们仿佛穿越了史的时空,回到了威严壮阔的唐朝皇宫,亲眼目睹了太宗凝神沉思的表情,亲耳聆听着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等贤臣的肝胆谏言,肃然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敬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人才可贵”的无声信息。在今天读来,这些观点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索书号:G42/188-A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图书中,极其著名、且被人广泛传颂的作品,是中国现当代教育类图书的奠基之作。目前国内销量过百万册。
《给教师的建议》原名《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针对教师,写了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
内容充实,全面地反应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师实践。这一百条建议,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包含情感,非常利于阅读,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图书。
这是最忠实作者原著,无删减,无修改、经典的精装译本。
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的中国》
作者: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编
索书号:G648.9-53/84(10)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出国留学、留学回国和来华留学以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服务,涉及公派、公派出访团组护照签证、国外宣传服务保障、留学回国安置、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科研启动基金申请、留学人员回国投资咨询、人事档案管理等多领域服务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见证壮丽70年》
作者: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编
索书号:G648.9-53/84(9)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见证壮丽70年》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的“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年度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集,收录了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来华留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以外国人的视角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见证壮丽70年》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
作者简介: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出国留学、留学回国和来华留学以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服务,涉及公派、公派出访团组护照签证、国外宣传服务保障、留学回国安置、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科研启动基金申请、留学人员回国投资咨询、人事档案管理等多领域服务
《红学流派批评史论》
作者:赵建忠著
索书号:I207.411/533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
《红学流派批评史论》一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学流派批评史论”(13BZW035)的结项成果。天津师范大学赵建忠教授从红学流派的视角切入并结合其学术渊源,对《红楼梦》问世以来的评点派、题咏派、杂评派、索隐派、考证派、社会历史批评派、美学批评派、探佚派等的源流嬗变、治学理念、兴衰起伏、功过得失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梳理和总结,多方位透视它们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盛衰起伏的原因,并进行前瞻性的总结,兼及后四十回的真伪、《红楼梦》的文化研究和文本阐释等问题,进而反思新时代的红学研究范式,对于当代红学新批评视野的建构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建设性意义。
作者简介:
赵建忠,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专著《红楼梦续书研究》(修订版更名为《红楼梦续书考辨》)广受业内好评,红学史家评价其“对新时期的小说续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术论文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学术交流》《河北学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学报发表,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主编有《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参与北京大学“伟大的《红楼梦》”慕课系列讲座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红学节目。发起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京津红学高端论坛”等。兼职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主编。入选《红楼梦大辞典》“红学人物",《人民日报》《中华英才》等曾介绍其学术事略。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