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寻找失落的宝藏

2022年10月推荐阅读书单



《青年斯大林》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 徐展雄译

索书号:A741/28

馆藏地:图书馆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8.2

内容简介:

英国科斯塔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奖、美国《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国际大奖获奖作品!

《纽约时报》《独立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标准晚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年度好书!

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以详尽的研究、动人的叙事重述斯大林的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前苏联的史前史。

国内第一本讲述“青年”斯大林的著作,是理解斯大林以及前苏联历史的绕不开的路径、绝佳的选择。

“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像蒙蒂菲奥里那样把我们领向斯大林的内心深处。”(《洛杉矶时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读后,推荐说:“对斯大林,我本以为了解得足够充分,但我错了。”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这一鲜为人知的成...

作者简介:

1965年在英国出生,知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著有多部历史类著作。其作品被翻译成近50种语言,先后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等经典历史巨著。

《哲学的故事》

作者:(美)威尔·杜兰特著 蒋剑峰,张程程译

索书号:B1-49/14-A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本书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叔本华、尼采再到柏格森、罗素、杜威等。在阐述每位哲学家思想的同时,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

《重新发现社会》

作者:熊培云著

索书号:C91-53/378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8.3

内容简介:

《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高难度谈话》

作者:(美)道格拉斯·斯通(Douglas Stone),(美)布鲁斯·佩顿(Bruce Patton),(美)希拉·汉(Sheila Heen)著王甜甜译

索书号:C912.11/3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2

豆瓣评分:8.2

内容简介:

道歉;客户迟疑不定;供货商百般刁难;突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想让别人帮忙,却难以启齿……教你破解潜藏在高难度谈话中的隐形结构,剖析高难度谈话的三个层次:“发生了什么”对话;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突破谈话瓶颈,实现完美沟通。

此刻的谈话是如此艰难,但是总会在你毫无准备时不期而至,是面对还是逃避?是的,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曾在南非种族隔离前夜和1980年伊拉克人质事件中参与谈判的美国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Douglas Stone)与闻名世界的“哈佛谈判小组”成员经过15年的潜心研究、数千次的专业咨询,锤炼出破解顶级沟通难题的有力武器——跨越沟通中的最高峰即 “高难度谈话”的哈佛谈话术。

在这本《纽约时报》排行榜的经典畅销书中,你将会通过丰富且极其生活化的案例一步步地学到:

●如何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始一场高难度对话

●如何把握高难度谈话的“弦外之音”

●面对正面攻击和指控时如何回应

●破解潜藏在每一次高难度谈话中的隐形结构

当你突破了沟通中的最艰难时刻,还惧怕什么谈不下来?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著杨晨光译

索书号:K516.44/31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4

豆瓣评分:8.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