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寻找失落的宝藏

2022年5月推荐阅读书单

《爱与资本》

马克思家事

作者:(美) 玛丽·加布里埃尔著,朱艳辉译

索书号:A712/43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3

豆瓣评分:9.2

这本书揭示了卡尔·马克思作为一个男人罕见而悲情的人性面,在他离世后,马克思的著作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本书还生动地描述了那个给予他勇气踏上伟大征程的女人。当马克思还是个穷困潦倒、前途未卜的大学生时,迷人的普鲁士男爵的女儿(燕妮·冯·威斯特华伦)深深地爱上了他。因为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招来了越来越多如影随形的政治迫害,他们一路颠沛流离,辗转跋涉于欧洲大陆。历经数十载的患难与共,燕妮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对卡尔的爱,耐心地等待马克思完成他的杰作——《资本论》。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美)丹尼尔·T. 威林厄姆著,赵萌译

索书号:G442/85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3

豆瓣评分:9.2

本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等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指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微习惯》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作者:(美) 斯蒂芬·盖斯(Stephen Guise)著,桂君译

索书号:C912.1/441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7.7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 : 1948-1988

作者:张新颖著

索书号:K825.6/SH18:21-A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9.5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第十届“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绝境的故事,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创造力的故事,爱的故事,时间胜利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所罗门王的指环》

作者:(奥) 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著,刘志良译

索书号:Q95-49/291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近三年借阅量:1

豆瓣评分:9.2

这不是一部童话故事,但却让你觉得所有童话中关于动物的拟人描写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洛伦茨告诉你: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

★看似平和的鱼缸中,隐藏着残忍的暴行?动物不用似人类般后天学习,就能拥有独特“语言”进行亲密对话?当你对动物园的动物产生同情时,其实它们对自己的悠然状态很是满意?

★打斗中的狼不会咬断同伴的脖子,乌鸦不会去啄同类的眼睛,如果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而人类创造了身体以外的武器,毫无节制地使用,我们是否也该拥有充分的禁忌?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发明而毁灭?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卡生理学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洛伦茨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