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360浏览器 10 以上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IE10以上浏览器       ★★ 馆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新书通报

2021年12月7日上架新书1484种

    点击这里浏览上架图书详细信息

    

    

    

    《动机与人格》

    心理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关于人性的权威解读、从科学理论的角度分析自我需求

    作者:(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

    索书号:B84-067/280-B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他对人本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对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和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马斯洛的职业生涯始于布鲁克林学院,他颇受学生爱戴。许多学生回忆说,是马斯洛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激情把他们引入了这个领域。后来,马斯洛前往布兰迪斯大学任心理学系主任。1967~1968年,他还担任了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

    虽然马斯洛的研究探索涉及众多领域,但他让人记忆最深的是其需要层次理论以及以自我实现为最高动机的理念。他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动机及潜能形成一种更积极的认知框架。

    他著述丰富,写过数百篇关于创造力、先进管理技术、人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文章。他最著名的作品《存在心理学探索》便是一本广为流传的书。1962年夏天,马斯洛在南加州的一家工厂进行观察时曾写了一本日记。这本日记原版是油印本,名为《夏日随笔》(Summer Notes),首次印刷出版时改为((优心管理》(Eupsychian Management),当时只有一些学者和商业理论家对这本书略知一二。如今此书又以((马斯洛论管理》为名再版,并立刻引起关注。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70年6月去世,享年62岁。

    

    

    

    《兰花与蒲公英》

    作者:(美)W. 托马斯·博伊斯著

    索书号:G444/227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是问题熊孩子,还是未发现的天才?

    你、我、他,本可以是另一种人生。

    《兰花与蒲公英》是托马斯·博伊斯博士编写的教育学笔记。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共计17万字。书中收录了他与妻子四十余载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等疾病有卓越贡献。

    博伊斯在书中强调,这样的划分并非二元对立,“兰花与蒲公英”只是一种比喻,为的 是更形象地呈现出不同儿童在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线路的特质。在他看来,具备“兰花”特质的儿童(包括他饱受精神疾患折磨的胞妹玛丽)往往拥有过人的天赋,但是需要父母因材施教,才能焕发出光彩,否则他们极易沦为敏感心智的受害者,比别的孩子更易罹患疾病,或是误入歧途。

    在全书的十个章节中,博伊斯选用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案例,搭配精心制作的图表,向读者们展现环境和基因的互动是如何在孩子们身上发生作用的。譬如,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有时会把心理的阵痛转移到生理上,出现腹痛、头疼、恶心等病症,如果医生草率对待,不能进一步洞悉孩子的生存状态,就可能错过真正的病因。再比如,作者的妹妹玛丽曾是天赋异禀的“兰花型”少女,却因为父母的婚姻危机而患上罕见的精神疾病,从此一蹶不振,而作者和弟弟却因为是“蒲公英型儿童”而幸免于难。

    博伊斯用深入浅出的口吻探讨了最前沿的实验案例和教育学理论,将原本晦涩的学术语言变得生动幽默,适合青少年及其父母的阅读和学习。

    作者简介:

    托马斯·博伊斯是美国儿科医生。他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和精神病学荣誉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2015年,他获得了儿童发展研究会颁发的“儿童发展跨学科杰出贡献奖”。

    

    

    

    《狱中书简》

    作者:(德)罗莎·卢森堡著

    索书号:I516.65/2-A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

    《狱中书简》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集结。这不是偷偷地传送出来的,而是必须经过敌人检查的信,因而,它不能够谈一些可能被敌人认为是违碍的事情和问题,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罗莎人格的光辉,如同一滴海水也还是会反映阳光一样。

    罗莎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正像许多革命者一样,只有在监狱中,她才有较多的空闲,又被限制着不能谈别的事;而她写信的对象又是她的挚友,她才会这样随性地漫谈。这样,我们就窥见了作为一个战士的她的心灵的另一面。这《狱中书简》对我们是珍贵的,使我们对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读着这些信札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人格和心灵所感动。

    她是敌人口中“嗜血的红色罗莎”, 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后人评价她“比男人伟大”。

    但她却认为自己是“天生的书呆子”, 说“我这个人太柔弱了。比我自己想象的还要柔弱。

    在狱中,她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动,撰写革命研究文章;但她也重视生活,在信件中与朋友探讨文学、畅聊艺术、赞美自然、感悟生命与自我。

    她写到,当她听完一支温柔的小曲时,心绪宁静,却随即想到自己曾经给予别人的冤屈,并为自己曾经拥有如此苛酷的思想感情而感到惭愧……

    “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在。”

    作者简介:

    著者:[德]罗莎·卢森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波兰和国际工人运动理论家和主要领导人,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著有《资本积累论》《社会民主党的危机》《论俄国革命》等。

    

    

    

    《中国共产党建设100年100个坐标》

    作者:张荣臣,蒋成会著

    索书号:D23-49/299

    馆藏地:图书借阅二区

    内容简介: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本书按照时代脉络选取了100个重大党史事件,这些重大事件就是百年党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的点睛之处和关键历史节点,全面反映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点面结合,串联起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构成一部简明百年党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每逢关键时刻的决策以及命运,尤其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纵深镜头来回顾历史,以期思考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本书既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向的献礼之作。

    

    

        

    

    《梁庄十年》

    作者:梁鸿著

    索书号:I253.7/132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

    从失去声音的农村女性到返乡的打工者,梁鸿蕞新非虚构作品,展现急速变化时代下中国村庄的变迁。

    ★ 横跨十年,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后,梁鸿重审故土,构建更为完整、曲折的农村变迁史。

    2010年和2013年,《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相继出版,前者以梁庄和生活其中的人为切入点,勾勒出中国乡村的内部结构;后者则将目光投向离开了梁庄的人,讲述了背井离乡、散布全国的梁庄打工者们的故事。

    ★ 再访逃离村庄的年轻人、背井离乡的打工人,记录时代转折下真实的个体命运。

    十年间,梁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梁庄人也在时代转折中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本次返乡,梁鸿再一次走访那些当初离开家乡的打工者:当初怀揣一百万现金、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万敏,在北京漂流许久之后返回故乡的梁安,唯一一个移民西班牙的打工者学军,吴镇的第一个千万富翁秀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了故乡,一些人誓死不归,一些人则遭逢了意想不到的变故。时间飞逝,站在他乡与故乡、梦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少小离家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 穿过偏见与歧视、流言与恶意,传递梁庄那些“消失的女人们”最真实的声音。

    “女孩子们就是一个‘芝麻粒儿那么大一个命’,撒哪儿是哪儿,地肥沃了,还行;地不行了,那你就完了。”在梁庄,生而为女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她们的存在:她们刚一出生就面临歧视性的环境;稍长大之后,又在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进入青春期;蕞后在婚后成为某某的母亲,某某的妻子,蕞终失去自己的姓名。此次返乡,梁鸿寻回了村庄中“消失的女人”,久别重逢,畅谈她们从小到大面临的种种不为人知困境:家暴、偏见、歧视、流言蜚语……“我想把她们聚拢在这本书中,让她们重新在梁庄的土地上生活,尽情欢笑、尽情玩耍。”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作者简介: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非虚构文学著作《梁庄十年》《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四象》。

    

    

    

    《国宝100.第一卷》

    作者:马未都 [编著]

    索书号:K87/309(1)

    馆藏地:图书借阅三区

    内容简介:

    用文物讲述历史,是了解历史的一种特殊欣赏方式。《国宝100》中,马未都从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遴选出100件中国文物,详细讲述。本套书共包括4本,分别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书、碑帖、绘画。它们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国内精心收藏,有的在历史变故中辗转定居异国他乡。

    《国宝100:第一卷》收录了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清代各种釉彩大瓶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出版了《马说陶瓷》《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茶当酒集》《马未都说》《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都嘟》《小文65》、观复猫系列图书等著作。

    1997年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其后观复博物馆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开设地方馆。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